一、论文发表ISBN-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ISBN,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O于1972年颁布了ISBN国际标准,并在西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了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现在,采用ISB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图书、小册子、缩微出版物、盲文印刷品等。2007年1月1日前,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2007年1月1日起,实行新版ISBN,新版ISBN由13位数字组成,分为5段,即在原来的10位数字前加上3位EAN(欧洲商品编号[1] )图书产品代码“978”。在联机书目中ISB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
二、论文发表ISBN最初创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图书贸易的发展,但近年来科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印刷出版为主流的出版业逐步走向了多元化、数字化,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格式的出版产品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互联网数字信息资源,它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获取信息的首选,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顺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由于对数字信息资源需求的主要特点是“主动获取”,因此对互联网资源的准确标识以及通过标识能够在不同的数据仓库中完成诸如查找、选择、获取信息资源的目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三、论文发表ISBN国际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
1966年11月,在第三届国际图书市场研究与图书贸易合理化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制定一种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系统问题。
1967年,英国图书界创立了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方案,并在其国内试行。
197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2108国际标准书号。
1972年,国际ISBN中心成立。
1978年、1992年,《国际标准书号》ISO 2108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2005年6月,ISO 2108国际标准书号第四版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世界范围实施。
四、出版商和书商与图书馆的着眼点不同。图书馆侧重于区别书的品种,最好是同样内容的书只有一个ISBN号。这样,查重时,只要查ISBN就能确定是否重复。但在出版商那里,一个ISBN说明了一本书的版本、装帧、文种、材料和出版地等内容。同一内容的书,因版本、装帧、文种、材料和出版地的不同,ISBN就不同。这样,ISBN与图书之间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关系,一种书就出现了多个ISBN,给图书馆采选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能只根据ISBN的不同来确定是否复本。能否利用ISBN查重,看法不一。可以这样说,ISBN具有唯一性,只要其相同,肯定是同一种书。这样,可以避免因目录报导有误,订单打错,排片错误造成的重复;但ISBN还不是唯一的查重方法,必须与书名等项目相结合。另外,ISBN是适应电子计算机的需要产生的机读编码,利用其通过计算机查重,可以节省时间。
五、由于国际标准书号是书目数据中唯一可以识别一种出版物的国际通用代码,所以许多图书馆将其应用于采访和编目中的查重。例如,对于普通图书,各个机构的编目方式可能略有差异,出版社和书商的信息报道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让计算机通过著者或书名进行查重。但是国际标准书号具有唯一性和标准性,人们可以让计算机自动对其查重,从而省去了不少手工劳动,然后再进行人工判断。
六、适用对象:
向中国ISBN管理机构申请并获得出版者号的出版机构或组织所出版的专题出版物。
适用范围:
1) 印刷的图书和小册子(以及此类出版物的不同产 品形式);
2) 盲文出版物;
3) 出版者无计划定期更新或无限期延续的出版物;
4) 教育或教学用影片、录像制品和幻灯片;
5) 磁带和CD或DVD形式的有声读物;
6) 电子出版物实物载体形式(机读磁带、光盘、CD-ROMs)或是在互联网上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7) 印刷出版物的电子版;
8) 缩微出版物;
9) 教育或教学软件;
10)混合媒体出版物(内容以文字材料为主的);
11)地图及教学制图、图示类出版物。
不适用范围:
1) 连续性资源(例如刊物、无限期出版的丛书以及整合性资源);
2) 暂时性印刷材料(例如广告等);
3) 印刷的活页乐谱;
4) 无书名页和正文的美术印刷品及美术折页印张;
5) 个人文件;
6) 贺卡;
7) 音乐录音制品;
8) 用于教育或教学目的之外的软件;
9) 电子公告板;
10)电子邮件和其他电子函件。
功能作用
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及图书馆均可通过中国标准书号实现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快速识别出版物的不同版本及不同产品形式,准确定位每一出版物。
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对出版业而言,除有助于图书出版、发行、经销、统计与库存控制等管理外,更便于出版物的国际交流;对图书馆等数据单位而言,可简化采购、征集、编目、流通、馆际互借等工作。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26108/hxlw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