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494 次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首倡大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文化确认了劳苦大众的文化权益,开启了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序幕,也使“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的真实生活和真实苦难和他们的心声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了文学”。同样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主体以及内容的转换,这种转换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促进了大众文化创造主体的多元化,为真正的创造主体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多元的,但是在大众文化的创造上依然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因而这种状况距离社会大众中的每一个人成为大众文化的创造主体依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任平教授指出:“今日的中国正在成为快速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国家,大众正在成长为新的历史出场者,他们则已需要自己成为新的历史的言说主体。”虽然现实距离理想较为遥远,但是毕竟开启了这一历史进程,并为真正创造主体的落实准备着条件,积累着经验。
其次,启动了中国大众文化建构现代性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准备了逐步壮大的物质基础以及现代文化理念。“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就包含着两种现代性的深刻冲突:一种是启蒙的现代性,另一种是审美的现代性。”在自身力量和外部影响之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开启构建科学理性与审美非理性的进程。
最后,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包容一体,自由竞争的环境与氛围。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都在中国同时存在、竞争并发展着。历史地来看,自由对于文化的非常重要,宽松的环境是任何一种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此外,也不应低估大众对文化的选择、鉴赏、甄别与提升的能力。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hxlww.net/19404/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