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561 次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今天,西方学界提出了多种股利政策论。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过程以MM 股利无关论为起点,在逐步放松假设的前提下研究相关主体的股利支付动机与模式。为了使股利政策理论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西方学者从各个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股利政策进行了解释。
M.Gordon (1961)作为“在手之鸟”理论的代表,他提出:未来的资本利得就像林中的鸟一样不一定能抓得到,眼前的股利则犹如手中的鸟一样飞不掉。“在手之鸟”理论主张企业应该实行高股利政策,因为相对于资本利得而言,股利收入是已经确定的,而企业的收益留存下来用于再投资所产生的资本利得是不确定的。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自然偏好发放股利。
Miller,M.H,Modigliani,F(1961)提出了经典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在完善市场和理性投资者的前提下,在给定企业的投资政策时,股利政策对股票价值没有影响,即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认为公司派发股利的高低不会对股东的财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公司决策者不必考虑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因此,在完全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股利完全取决于投资项目需用盈余后的剩余。
Linzenberger,R.H,Ramaswamy,k(1982)提出了税差理论。他们认为公司管理者在优化股利分配政策时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股利支付的成本包括:股利承担的税负重于资本利得。税差理论是指,如果资本所得税率低于个人所得税,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将倾向资本利得,而采取低股利政策。
Jensen,M.C(1986)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他认为高股利政策,即发放较多的股利能有效的降低代理成本。首先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经理人员手头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就减少了他们利用这些资金为自身谋取私利的机会;其次股利的支付会促使经理人员为满足必要的资金需求而从资本市场筹资,这将增加外部因素对他们的监督和检查,减少代理成本;另外,股利的支付还可促使经理入员为满足连续的胶利支付而努力工作,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发展。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hxlww.net/17450/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