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学理论基础

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548 次

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具有诸多优势的新型网络形式,甚至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全媒体”,甚至“超媒体”,缘于其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环境。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从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单一和权威中走出来,表现出新的传播模式中多元交互化的传受主体属性,以及多层次的权利特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传播理论发展演进的写照,深入理解信息传播的基础理论和模型,有助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促进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认识和把控,和理解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形式的演进。对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关键模型及研究思想总结如下。
1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
学者们用网络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想法开始于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的七桥问题。随后发展出来的图论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图形结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图是确定的。20 世纪中叶匈牙利数学家鄂尔多斯(Paul Erdös)和任易(Alfred Rényi)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 ER 完全随机网络模型
2 为传统图论搭起了一座通向现代网络理论的桥梁。
1998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年轻物理学家沃茨(D. J. Watts)和斯特罗加茨(S. H. Strogatz)基于“六度分割”理论,描述了小世界现象并提出了小世界模型(又称 WS 模型)
3 小世界现象指出现实网络与图论学中所研究的规则网络不同,往往只有很小的平均节点间距离。WS 网络模型在完全随机的 ER模型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实现了对小平均节点间距离的模拟。不仅如此,WS 网络模型还同时具有较大的聚集系数。这两点成为它跟传统规则网络和完全随机网络的主要区别,因为规则网络具有较大的聚集系数,但平均最短路径也较大;而完全随机网络正好相反,具有小世界性,但聚集系数也相当小。因此 WS 网络模型比规则网络和完全随机网络都更好地贴近现实世界。小世界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现实人际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人际关系网络如病毒传播网络、互联网消息和病毒的传播等。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hxlww.net/16649/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