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533 次
中式国家建设模式中的“族群”理论建构层次为保护区域和族群文化知识多元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平台,为国民教育的政策、法律和实践铺平了道路。
在政策上,2005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实践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者和非政府组织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开发了乡土知识教材,开设了乡土知识课程借以保护和传承多元知识。
在这些活动中目前还很少看到当地的居民以公民身份广泛参与。保护和传承当地族群的乡土知识是当地居民的公民权利,也是他们对自己族群和区域的公民义务。国家虽然通过法律和政策提供了公民享受这种权利的机会,但是国家还有责任提供渠道,营造气氛让公民尽义务,才能确保乡土知识在学校传承的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地方和学校两级管理的课程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事情,更是当地居民的事情。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才能编好,课程才能教好。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看,地方和学校管理的课程不但是连接乡土知识和国家知识的桥梁,而且还是建设国家认同和创造公民尽义务的渠道的有效手段。
中式多元一体国家建设模式应考虑政治、文化、语言公民地位等因素,兼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其国民教育应该通过知识传承的双行道获得并保持整体性和多元性。在这个双行道中,国家知识和乡土知识互动、互促、互进,从而推动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和融合。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hxlww.net/13508/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