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政治哲学发表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551 次
任何工程项目在设计时都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加强对公共安全的实时维护和建设,才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楼房密度、建筑材料、逃生渠道、消防通道等等,任何一个小小疏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样,任何一处细节被完善都可以挽救或多或少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如果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通过危机预警可以及时发现潜伏的危机,帮助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减小危机事件发生的规模及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危害。但在危机的早期,往往遭人忽视,以致无法及时防范危机。所以对环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特别重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建设己经刻不容缓。
首先需要优化信息监测系统。在当今社会,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所以危机信息分析是危机预警系统中最有难度的一项工作,因此必须由专业信息分析部门来承担。首先建立危机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即由若干个能预测某种危机事件发生的指标组成,同时这一体系还应包括每个指标的报警“标尺”。当有关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回来以后,工作人员就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指标值,同时将这些指标值与预先设定的“标尺”进行比较,来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警报。
同进要加大危机监察力度。危机管理首先要识别危机,争取在危机潜伏期将其遏制,从而转危为安。安全事故属突发型危机事件,像交通事故、火灾等危机事件发生的征兆不明显,政府要监测并识别出本地区那些可能会转化为危机的风险征兆并非易事,仅靠政府主管部门一己之力是很难办到的。安全事故主要涉及交通部门、生产部门、卫生部门和消防部门等,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将公共危机监测的任务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让其在自己的范围内识别出潜在的危机征兆,比如,卫生部门负责监测本地区的食品卫生安全,公安部门负责监测治安问题等。
同样亟需做到的是增强危机意识。居安而思危。如果政府、组织和公民都具有危机意识,就可以在危机的潜伏期将其遏制,防止扩散,可以说危机意识的培养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尽管有些安全事故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政府拥有良好的危机意识,能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准备,就能避免因措手不及而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政府应当改变以往管理中重救助、轻预防的观念,树立起科学的危机管理观念,从监测危机的源头做起,做好安全事故监测防范、信息的搜集整理、紧急预案的制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当转变事故发生后临时性处理的观念,而应树立常态的危机管理观念,通过日常的对各种危机的管理,不断提升技术专长,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公众往往最先发现事故爆发的征兆,并且往往在政府及社会救援力量到来前,公众最先应对危机。因此,政府应让公众全面了解安全事故等各类危机的特点、趋势及规律,了解危机应对中公众的职责,在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公众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定期举行危机模拟演习,使公民将危机意识在模拟演习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hxlww.net/11230/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