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655 次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为更好的执政和服务人民,为更好的领导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而李大钊是在中国船舶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死咋行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无疑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他是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体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侧重点、内容、角度、性质、特征等五个方面,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启蒙主义思潮以及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最早也是最彻底地传播唯物史观的人。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试图以人类社会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运用其于中国国情,且取得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硕果,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此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传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着眼于“观”的角度来考察李大钊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我们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首先需要理解哲学观。“观”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本文中取其观点和态度之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有一款为:“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表述。因为各个哲学家的个性、素养、气质的差异,使得各个哲学家对哲学的本质、内容、形式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观念、态度和看法,这就是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根据,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表述,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的哲学反映。但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哲学著作和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切地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其两大理论成果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运用的一种哲学思考方法和分析综合方法,这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故而,由于理解的差异、个性的禀赋以及实践的需要,使得此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等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形成了具有一定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精髓是相同的,只是说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观”(视野)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人中国实际上有三条途径,日本、法国、俄国。日本一途是以李大钊等为主,他们留学日本,最早学习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大力传播了唯物史观思想;法国一途是以蔡和森等为主,他们留学法国,法国极富于革命精神和哲学思想的传统,他们对阶级斗争学说极为感兴趣;俄国一途是以瞿秋白为主,瞿秋白曾在苏俄考察很长时间,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的哲学思想很有研究,全面传播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思想。实际上,这三种途径获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些个性的差异,从而导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当然,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者。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前,李大钊是笃信进化论,并以进化论为武器来研究和批判中国社会,寻找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道。在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从进化论提升到唯物史观的思想水平,成为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三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唯物史观是后两部分的基础和根据,而阶级斗争则是贯穿其中的金线。实际上,李大钊是把唯物史观看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是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本质规律的体现,这正如毛泽东所说:“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李大钊是从进化论“进化”到唯物史观的,所以,李大钊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立足点来“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而,李大钊侧重于唯物史观的传播和研究,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解说历史、社会、人生,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具有一种形上性,同时又具有一种科学性和实证性。
那么,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试图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侧重点、内容、角度、性质、特征等五个方面来阐释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思想。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侧重点而言,李大钊更关注唯物史观的研究和传播。李大钊主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所以阐释了唯物史观。李大钊认为:“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这里的历史论就是指唯物史观,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是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他正确地指出,马克思“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代的经济状况,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乃在最后的阶级竞争。”离开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去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样,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李大钊指出,《资本论》其实彻头彻尾地贯彻了唯物史观的思想,没有唯物史观,也就没有《资本论》。正是这样,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社会科学的伟大进步。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才能够使我们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以往的史学家却“欲单从社会的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历史),而不顾社会的基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真正的方法是“社会上层,全随经济的基址的变动而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经济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社会历史的变动是根源于经济社会关系的改变。李大钊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思想进行了研究和传播,他深刻阐释了阶级斗争学说,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对矛盾的辩证关系。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内容而言,李大钊抓住了唯物史观的要点和核心,切合了马克思主义精神。首先,“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一切非经济的物质因素诸如人种、地理等虽然对人类社会有些影响,但是,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很小的,“而且随着人类的进化,日益减退,结局只是把他们看作经济要件的支流罢了。”“物质生产力”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变,具有客观性。李大钊以孵卵为比喻来说明,卵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成熟为鸡子,提前好心打破蛋壳帮助其出来是不可行的,“物质生产力”同样也是如此。其次,李大钊正确阐释了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社会历史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这两对矛盾进行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解,探求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李大钊说:“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结构。这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的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李大钊反复说明:“唯物史观的要领,在认识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现象,是最重要的;更认经济现象的进路,是有不可抗行的,、”这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李大钊说:“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矛盾,那么这个社会组织就可能崩坏,这就是社会革命。“新的继起,将来到了不能与生产力相应的时候,他的崩坏亦复如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李大钊非常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是,李大钊并非是经济决定论者,只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是辩证地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也强调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反作用。李大钊区分了唯物史观与当时流行的误解的唯物史观思想也即经济决定论思想。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中,曾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认为历史规律的发现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1919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就在于它证明“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不在于“‘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天宜’‘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的生存的本身”,而社会生活本身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所以,“历史的纯正的主位,是这些群众,决不是几个伟人。”他相信,民众力量是无敌的,民众的势力是现代社会上一切构造的唯一的基础。由以上论述可知,李大钊正确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比同时代的人显示了深厚的哲学理论素养。
最后,李大钊十分注重阶级斗争学说。他认为,“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李大钊认为,社会组织的改造固然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改造运动的动力却“又比发源于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那些属于有利地位的阶级,除去少数有志的人外,比谁都反对改造。”所以,社会组织的改造就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才能够取得进步。李大钊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得出阶级斗争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也必然在生产力发达的情况下将趋于消灭,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则是不可避免的。李大钊由革命民主主义时期主张互助论彻底转变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立场上来了。这实际上是切合了唯物史观的精神,也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角度而言,李大钊注重从人类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大钊实质上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以,他就把唯物史观看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李大钊眼中,唯物史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工具,是一种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武器。只有以唯物史观来观察研究社会、历史、人生,才可以求得唯一正确的方程“解”。因为唯物史观探求的是历史的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唯物史观又是可以科学认识的。李大钊的这种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观察马克思主义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是与此后的瞿秋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是不同的。瞿秋白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人,他是从宇宙论的角度来观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瞿秋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含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就是说世界的本质是联系着发展着的物质,那么,社会历史领域同样也是联系着发展着的物质。只不过,瞿秋白眼中的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物质是物质生产方式而已。与瞿秋白的从宇宙论或者说是物质存在论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李大钊的这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是很有独特性的。当然,李大钊的这种理解方式是与其自身理论素养和现实需要相关的。一方面,李大钊是从进化论前进到唯物史观的。进化论是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社会历史研究的结果。李大钊本身又是史学家,擅长于史学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史学理论功底;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向何处去”是一个核心问题,就必然需要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寻求中国发展的方向。所以,探求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核心论文网”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7351/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