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指导发表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384 次
[关键词] 抵制日货 歧视性购买 市场结构 福利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一些摩擦,多次引发国内部分消费者抵制某国商品的言行。同时,国外的一些消费者也曾提出要抵制我国商品。抵制一国商品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在此,本文仅从经济福利影响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以两年前影响较大的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为例,所得结论同样适合于其他情况下一国消费者抵制另一国商品的问题。
抵制日货实际上属于歧视性购买行为。简单地说,歧视性购买就是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区别对待国内国外产品的行为。费德里科·特里昂费提(Trionfetti)2001年在他那篇《歧视性政府采购与国际贸易》中认为偏向国内的政府采购(尤其是歧视性采购)是否会影响贸易和国际专业化分工取决于市场结构的特征。我们可利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歧视性购买产生的福利影响,而本文就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假设下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抵制日货”产生的福利影响进行分析的。
二、假设条件
中国消费者所抵制的日货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这些产品可能由日本本土的企业生产,也可能由设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生产。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各种产品,在抵制日货的过程中,中国消费者可能选择购买这些国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代替原本要买的日货。
在产品方面,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中有些与非日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差别很小,相互间的替代性很高;有些则跟非日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差别比较大,替代性比较小。在抵制日货的浪潮中,某些日货是很容易找到替代产品的,其他一些则比较难。
消费者方面,并非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会一致地采取抵制日货的行动。只有占一定比例的消费者愿意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别产品是否由日本企业制造的并对日货加以抵制,其余的消费者则不会。为了便于进行理论分析,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做以下几个假设:
假设一:经济体中共有三个群体:中国消费者、日本企业、非日本企业。短期内各个企业都不能改变产品的供给曲线。
假设二: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有A和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是日本企业和非日本企业都生产的;B产品则只有日本企业生产(可以理解为B产品由多个日本企业生产,故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在非日本企业中没有B产品的替代品。
假设三:中国消费者总数为q,其中主张抵制日货的消费者与总消费者人数的比例为r:1。在抵制日货之前,购买日本企业、非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的比例为j:(1-j)。潜在的抵制日货的消费者均匀分布在各个企业的消费者中。这意味着原来购买的日本企业和非日本企业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当中都有比例为r:1的潜在的抵制日货消费者。
三、抵制日货后的福利变化
1.产品为A产品时的情况
假设原来市场上A产品的均衡价格为P0,产品总供给数量等于消费者数量q。
抵制日货开始时,原来购买日货的消费者中有比例为r的消费者(人数为r·j·q)不再购买日货,而选择购买非日本企业产品。这时日本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非日本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则向右移动。日本企业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到P1,而非日本企业的产品的均衡价格则上升到P2。如图1所示。
但是,这种均衡是短暂的,因为在原来购买非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人数为(1-j)·q)当中都有比例为(1-j):1的人(人数为(1-j)·(1-r)·q)是不主张抵制日货的。这部分消费者发觉现在自己购买的产品的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P0,而日本企业的产品价格低于P0,则会转而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因而,非日本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而日本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随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1)如果j·r (1-j)·(1-r),即原来购买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中抵制日货的人数少于或等于原来购买非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中不抵制日货的消费者的人数,那么只要日本企业的产品价格低于P0且非日本企业的产品价格高于P0,就会不断有原来购买非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中的不抵制日货者转而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由于j·r (1-j)·(1-r),这一过程会持续到各个企业的产品价格重新回到均衡价格P0,如图2所示。最后,购买日本企业和非日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的比例重新回到抵制日货前的j:(1-j)。因此,在j·r (1-j)·(1-r)的情况下,抵制日货最终并没有使各个群体的福利发生变化。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4886/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