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

分类:论文指导发表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631 次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报编辑应重视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善于寻根溯源,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鉴别稿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参考价值
         审稿是确保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依照有关规范标准从形式上审查来稿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又要初步地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即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依靠编辑的专业知识、学识和经验,但编辑受自身知识所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因此有时会对一些稿件难以作出评价,此时编辑可通过该文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做出辅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复审。
           1.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
         目前,学术期刊采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标准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及《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基本一致。随着学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推行,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被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和采用。可以说,一个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并经常写稿、投稿的科研工作者,必然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十分熟悉,其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也会比较规范;相反,如果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标注与要求格格不入,如文内不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混淆参考文献和注释,参考文献严重缺项或不合规范等,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缺乏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或科学研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还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这也是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实、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可以说是每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学术素养,它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便于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启发其思维,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准确、规范地标注出处,则会被认为作者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或缺乏学术道德修养。
           2.从文献的引用量判断稿件质量
         科研人员在进行选题论证、调查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一定量的文献资料,这是论文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如果引用的文献数量太少,一方面反映作者不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本领域研究动态把握不够,研究的起点较低,这样的学术论文很难有创新或突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参考文献标注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出怀疑,这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核查是否存在多引少标的情况。此外,参考文献太少还会给审稿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论文没有参考文献或文献太少,审稿者往往无法从参考文献反映的信息中判别论文的创新性和理论深度。
         同国际学术刊物相比,国内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明显偏低。只有在广泛检索、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引用参考文献,才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论文的创新之处。当然,并不是说论文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好。有的作者以为,所列的参考文献越多,反映论文水平越高。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文章中过多堆积他人不重要的观点,会削弱和分散文章的主题,不能突出自身的成果;同时也反映作者不善于提炼,抓不住研究的重点。有的作者为了体现其论文的学术性、权威性,把那些与论文主题无密切关系或不相关的某权威专家、学者的文献也著录上去;有的作者把不能作参考文献的内容标注出来,这样的参考文献有凑数之嫌。
         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数量多少应根据论文类型、学科的研究状况、学科发展概况而定,不可不加区分地硬性规定。如对新兴学科而言,该学科刚刚形成,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不会太多,此时论文所引用的文献也有限;而对于成熟的基础学科,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情报信息,若其论文所引用的文献仍然很少,那么该论文作者很可能未对该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又如,对专业性极强的述评性论文,一般需要参阅大量的文献才能完成,因此此类论文后也常附有较多的文献记录。总之,评价一篇论文中文献数量应视具体情况而论,必须结合参考文献的质量综合分析评价。
           3.从参考文献的质量看论文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从文献的时效性、权威性、语种种类、载体的种类以及文献的著录格式等几个方面来评价。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作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高低。该篇论文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新,文种广,具有权威性,文献作者的知名度高、成果多,说明作者猎取学术信息的能力强,获取的信息广,其著述的立论基础扎实,起点高,所论述的问题也就越接近学科前沿,所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该论文的先进性与学术性越强。
         (1)文献时效性 文献的新老也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参考指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应引用国内外最新的文献,一般应在5年左右为宜,表明作者密切跟踪学科研究动态,已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情况。若引文陈旧,说明作者的理论思想和观点较陈旧,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多是一般性研究,创新性不够,论文的学术水平不会太高。但应注意两点:一是学史类论文所附参考文献一般不但齐全,而且其出版年的范围宽,有时涉及到很老、甚至是该学科刚刚兴起时的某些文献;二是某些学科的经典理论一直是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些文献虽然很老,但却经常出现在参考文献表中,这说明所引用的经典理论经得起科学的长期检验。此两种情况就不能单凭文献的时效性来评价论文的质量了。
         (2)参考文献的权威性 每一学科都有一些权威专家、权威期刊及高水平论文等。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应有权威人士或权威期刊的论文,应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为主,否则难以反映出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科的权威专家及其科研集体常占领着该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其学术成果丰厚并多为世人瞩目。若一篇论文所附参考文献多出自他们之手,至少说明撰文作者对该学科的前沿领域有所掌握,这也是从事高深层次研究的必要前提。权威期刊刊用的论文一般学术水平高,反映学术前沿,创新性强。如果一篇论文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引自本学科的权威期刊较多,说明作者善于利用该学科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引用的观点、理论大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该文也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相反,若引用的文献多出自较低层次期刊,说明该作者较少参阅那些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引用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也很可能不具代表性和权威性,那么此类论文的层次不会太高。
         (3)文献的语种种类 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大都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的学者由于外文水平有限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很少阅读外文资料,不能及时了解最新国际研究动态,不能及时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而使其研究缺乏新意。只有及时掌握学科的国际研究动态,才能真正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因此,参考一定量的外文文献是写出优秀论文的前提之一。所以,根据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情况,有利于帮助编辑审稿时分析和推断作者对本学科国际研究现状掌握程度,从而间接确定论文可能达到的水平。应注意的是有的作者外语水平不高,并没有真正阅读外文资料,而是从别人文章中转引而又标注原文献的情况,这当然不能反映作者对学科国际研究现状掌握程度,此种情况编辑应认真判别。
         (4)文献载体的种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一起成为各种文献的载体和来源。电子文献的主要类型有: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软件等等。电子文献因其出版快、内容广而新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引用。作者在引用传统的文献类型(图书、报刊等)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多地引用电子文献,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各类文献的运用能力和先进的文献观念。编辑审稿时应重视电子文献的核查,保证其著录清楚、准确、完整,以便读者查阅。
           4.通过参考文献的索引功能判别引用的真实性、确当性,从而为进一步鉴别稿件提供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且其获取的渠道也很广泛,这为学术研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抄袭剽窃和其他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一些抄袭剽窃或拼凑的稿件或不著录参考文献,或堂而皇之地著录看似十分规范的参考文献,给编辑鉴别带来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的索引功能为编辑进一步鉴别稿件提供依据。根据参考文献数量、时间及其权威性,可进一步了解作者对本课题研究的程度,进而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溯本求源,进一步检索更详细更具体的文献信息,更多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1]编辑,作为论文的审核者,也可以说是论文的最初读者,也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溯本求源,判别引用的文献是否真实、确当,从而判别文章的价值。
         首先,核查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的原始文献,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客观评价自己的论文和他人的工作,从而保证所引文献的正确性。通过查阅作者所列的文献,可以发现作者是直接阅读的原始文献还是转引文献;是确有此文献还是作者杜撰的。
         其次,核查参考文献的确当性。参考文献应与作者论述的主题密切联系,引用的论点、数据等必须准确无误,能很好地支持作者的观点;不能断章取义,不得损害被引文献的权益;引用要恰当,不能多引和漏引;另外,要确保文内参考的文献的内容与文后的文献出处对应,避免标错。通过查阅作者所列的文献,可以发现文内参考文献的内容以及文后著录项目是否准确无误,文献内容是否被曲解,引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力支持作者观点。
         再次,通过核查参考文献,鉴别出抄袭剽窃和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编辑通过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论文是否为作者独立完成,要把论著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2](P204)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通过认真核查参考文献,可以发现作者大段引用他人的文章而只标注一小部分的情况,也可通过文后列的文献发现有的文章是几篇文章拼凑而成,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甚至有完全照抄他人文章的情况。这些情况如不能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编辑要认真核查参考文献,做好把关工作,以免因鉴审失误而侵害有关人员的著作权和损害期刊形象。
             二、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参考文献在审稿中的作用
         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充分重视参考文献在稿件鉴审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章质量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1.编辑要从思想上认识并积极向作者宣传参考文献的重要作用
         当前,很多学术期刊编辑对参考文献的重视还仅停留在著录格式的规范化上,对文献的真实性、确当性以及其他深层次的审核还未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只看是否缺项,如有的作者无法补充完整,便随意删去此条文献;有时为节省版面,随意删去参考文献;不结合文章内容考查参考文献,导致文献的质量极低,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作为编辑,要充分认识著录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参考文献数量、质量对论文乃至期刊质量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认真审查,发挥参考文献在文章鉴审中的作用。
         要提高参考文献的质量,仅仅靠编辑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同时需要作者的配合和努力。编辑应在与作者的联系与交流中,向其宣传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严谨性及规范性,帮助作者提高标引参考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可通过稿约的形式提出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以便作者加以参照;也可通过举办讲座帮助作者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意识;在接待作者来电或来访时,可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况教给作者一些文献检索和著录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知识。作者标引参考文献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就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都认真选择、引用最有力的文献资源,论文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将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列入审稿范围
         许多国际著名刊物在审稿意见表中明确列出“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合理、全面”的评审指标,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3]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得当反映了作者是否充分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关于参考文献引用的情况,作为审稿的重要方面备受关注。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不仅要仔细审阅正文,而且要考察论文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及其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及全面系统性等等。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对文后参考文献过少的论文需要求作者补充、完善;对参考文献错引、漏引及缺少项目的要让作者添补;对无法补充完善的或核查有抄袭之嫌的要缓发或不发。
         但需要强调的是,运用对参考文献的分析来评价论文的质量,只是在编辑初审时的一种补充的参考手段,该方法一定要与论文内容的审查相结合,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从形式上,参考文献是指文后附录的参考文献,但从参考文献所起的作用来看,其作用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文内”,而不是“文后”,因此,探讨参考文献的作用既要从文后入手,又要从文内洞悉,只有如此,才能全面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4]
           3.加强编辑自身利用参考文献审稿的能力
         首先,编辑要加强《著作权法》和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的学习。参考文献的标注不仅仅仅要遵循著录规则,而且不能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著作权法》的内容,才能在审稿实践中对文献作者的著作权予以高度重视,严格区分合理引用和抄袭剽窃的关系。编辑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执行和运用。
         其次,在对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的审查中,编辑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有敏锐的判断力,善于透过参考文献蕴藏的信息判别稿件质量。要敢于怀疑,本着对期刊、作者和读者负责的精神,通过参考文献发现疑问,要提出并搞清楚,以明辨是非真伪。
         再次,编辑要提高利用现代化手段检索信息的能力。如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为我们寻找相关学术信息、识别明显的抄袭剽窃行为提供了便利;各种数字图书馆和期刊数据库也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信息提供了方便;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也可以查找相关信息。编辑人员应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效提高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科技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及要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陈浩元.科技期刊标准化十八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王平.重视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张文才,岳静玲.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4544/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