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社会转型期劳工的失语与建设劳工文化的必要性

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459 次

在计划经济时期,执政党的文化和工人阶级文化有着直接的统一性: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也通过对执政党表达出来。在另一方面,至少对于农民,知识分子,工人阶级英雄的地位占据主导地位,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传媒,工人是毫无疑问的“老大哥“形象出现。
改革30年,中国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分化,处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和政治阶层和群体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文化。在文学艺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社会阶层的优势遵循几个高调亮相,占据了突出的文化状态:在党和政府官员的第一书记,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导演作为改革的明星做;其次是纯文学的知识分子成为了绝对的主角;那么这个城市,“小资”和上班族成为最流行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和社会基层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逐渐退到了边缘的英雄,无论在数量上无法对几种类型的质量和竞争前的文学作品。
 即使还存在以劳动者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分析起来,也具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严肃文艺作品中,劳动者不再是作为“英雄”、“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而出场,而仅仅是改革的客体、被动承受者和受苦受难者,他们只是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同情并寄托其道德愤慨的载体和对象,至于他们本身的觉醒和主动抗争在这类作品中则极为罕见;二是在通俗文艺(相声、小品、喜剧、电视剧、通俗小说)中,底层社会阶层的生态实际上成了占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猎奇、消遣、娱乐的对象,或最多不过是底层社会阶层自我消遣、自我娱乐、自我调侃的载体,使自己苦涩的生活增加一点儿可怜的快乐。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20405/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