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养神”来保养和提升人的内在生命力

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476 次

养生学向来认为“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此,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养神”来保养和提升人的内在生命力。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虚静养神”这一中国养生文化的特点,早在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就有体现。

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关键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恬淡虚无”。现代人普遍存在浮躁的心态,人们可以从宁静的心境中获得身心的滋润与超脱,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因而,提倡心神宁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虚静”不但是古人追求内在生命力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传统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到了清代,闽学家更强调“静”在日常修身养性中的重要作用。陈庚焕把天和理等同起来,在认识善与不善的时候提出首先要“清虚其心”,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保持心的洁净,用宁静的心态来制约浮躁的心态。但是又不能偏着于静,否则就不能吸取新的事物,如果一味的回避外界的诱惑,就违反人的理性,使“心反乱矣”。

蓝鼎元说“惟静修于无形之中,而屋漏若大庭焉。吾心之为出为如,无斯须之或忽,则天下事更无有敢忽焉者矣” ,强调养静。刘存仁提倡养心养生,他把“从习静始,从主敬入”看做是养心之“功”,提出养生就是要有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的坚强意志,“志坚则思虑清明”,思虑清明就是“宅心以虚”。孟超然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主张人们在治心的同时,要宽于待人,但自己要严格履行伦理道德。

闽学家们强调专心致志、自始至终严肃认真的自我修养。人的心理活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就像是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火山溶岩,因此人们在遇到各种挫折、困难、烦恼时,要发挥自身心理的作用,时刻保持注重自我修养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从现代研究角度看,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对于心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帮助自身减少被伤害的感觉,减少愤怒和压力,增加信心和快乐,有利于心理健康。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8436/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