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清代闽学家哲学思想介绍

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449 次

闽学家阴承方提出了由“立本”到“笃行”的体认论,认为人所具有的仁义礼智等本性是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通过主敬存诚可以使天理长存而不为私欲所蔽。主敬的关键就是要治心,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中寻找善的苗头,约束自己,遵守圣贤所制定的道德伦理,言行适理。

童能灵附会河图的点数,提出天地人“三才”统一论和伦理观。早在《周易》时期,就已经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天地人“三才”学说早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强调天与地对人类和万物化生的作用,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智慧,对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
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启迪。童氏认为人应该有道德修养,要按三纲五常去修养,强调“心者,人之神明”,还特别提出要主敬。

蔡世远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现实中的恶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重新提出“复性说” 并对复性的方法和步骤做了设计,“其学以立志为始,复性为归。生平所自勉及所以勉人者,一以程朱为准的,深悯世俗之泊没于硕,惑溺于辞章,其高明者又为姚江顿悟之学所悟” 由于向善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吾性高明广大与天同体,乐之者必至于浃洽畅遂乌可已”,人在行善过程中,顺应这种善良的天性,内心就会体验到一种由衷的快乐,能感受到一种不可抑止的生命与精神的愉悦和欢畅。因此,人们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努力培养和发掘行善的可能性,以促进心理的健康。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8195/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