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admin 评论:0 点击: 564 次
在课改初期:过分强调表现而忽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因不识谱而只能随老师跟唱,变成了“口传心授”式教学;因白声喊叫而声音不统一;因音准差、节奏不准确而不和谐,学生的歌声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歌唱能力的很快下降,不得不引起音乐教师的质疑和反思:这种跑调、不统一、不和谐、毫无美感的演唱怎会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何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慢慢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成功,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只有将歌唱活动纳入审美教育的范畴,不断加以实践,歌唱的美育潜能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
歌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它的表现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支撑的。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渗透知识技能教学,在知识技能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既克服“重技轻情”,一味灌输、枯燥操练;又避免“谈技色变”,不敢触及、初尝即止,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两者关系“度”?使之渗透在审美教育中呢?那就要我们音乐教师因材施教地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与技能!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羞涩、难为情阻碍了他们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教师应在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要从理解孩子的思想出发,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用优美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孩子沟通,可以先通过你生动的范唱,让他们觉得歌声的动听、音乐的美妙,从而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容易把握的具体手段来教学,切莫语言表达晦涩难懂、如听天书,使孩子们无所适从,紧张、拘谨,这种心理不利于歌唱学习。
声明: 本文由( admin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7030/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