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较为流行的是把传统节日划分为三类:其一,是基于自然时令的变化,并反映这种变化的节气型节日,这种节日大多由二十四节气演化而来,如前所说的“二分”“二至” “四立”等;其二,是建立在节气的基础上的祭祀祈求攘除类的节日,这类节日大都具有丰富的祭祀、祈求和攘除的内容,它们构成了传统节日的主体部分,例如春节、社日、寒食、上巳、端午、中秋、重阳、伏日、腊日等;其三,是为了某种宗教的目的而设立的宗教型节日,其主要依托于某一宗教事件,如浴佛节、中元节、下元节、观音会等。
如果不考虑节日的类型,重要程度和历史的变迁,以“二十四节气表”为基础,尽量以中国农历(夏历)时间为标准,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时间顺序来排列一年中的大部分节日,即:春季(一到三月):一月有春节(正月正)、立春(2月3-5日)、人日(正月初七)、元宵节(正月十五)、天穿节(正月二十)、填仓节(正月二十五)、晦日(正月晦)等节日,二月有中和节(二月初一)、春龙节(二月初二)、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3月20-22日)、佛出家日(二月初八)、花朝节(二月十五)、观音诞(二月十九)等节日,三月有上巳(三月第一个巳日、三月三)、寒食(清明前1-2天)、清明(4月4-6日)等节日;夏季(四到六月):四月有浴佛节(四月初八)、立夏节(5月5-7日)等节日,五月有端午节(五月初五)、夏至(6月21-22日)、分龙节(五月二十)等节日,六月有天贶节(六月初六)、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等节日;秋季(七到九月):七月有七夕(七月初七)、秋禊(七月十四)、中元节(七月十五)等节日,八月有天灸日(八月初一)、中秋节(八月十五)、秋分(9月22-24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等节日,九月有重阳节(九月初九);冬季(十到十二月):十月有立冬(11月7-8日)、寒衣节(十月朔)、下元节(十月十五)等节日,十一月有冬至节(12月21-23日),十二月有驱傩日(腊月初七)、腊八节(腊月初八)、祭灶节(腊月廿三、廿四)、除夕(腊月晦)等节日。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5026/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