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1,038 次
美国著名人口学家梅西将过去50年来的人口迁移描述为一个高度多元化、碎片化的领域。他从四个方面(或维度)总结了当前移民研究领域存在的根本分歧:首先是关于时间的问题,即移民研究是瞬时性的,还是必须纳入到一个较长的历史框架下进行;其次是关于迁移行动的根本动因到底在个人还是在结构;第三是关于合适的分析层次和分析单位,究竟应该是个人还是家庭;第四是关于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迁移的原因还是迁移的影响。整个领域的碎片化就是因为研究者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分歧相互交叉、分割形成的。
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他又试图对有关人口迁移的众多理论进行梳理,将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迁移是如何产生的,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新移民经济学、二元劳动力市场和世界体系理论;另一类是关于迁移是如何持续的,主要包括网络理论、制度理论、累积因果理论和迁移系统理论。
关于迁移行为的产生,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主要从经济发展过程来解释劳动力迁移,其创立者是著名经济学家W. A.刘易斯,1954年他在一篇题为《经济发展与无限劳动力供应》的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结构模型”,认为劳动力迁移是由经济发展导致的地区间劳动力供需差异造成的。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通常会导致城市与农村在劳动力供求上产生不平衡,使得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在国际范围内,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向发达工业化国家。
以托达罗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试图从个体理性选择的角度,用量化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劳动力迁移行为,以弥补宏观理论的不足。其分析逻辑可以用如下公式来概括:
ER(0) =Qno[P1(t)P2(t)Yd(t)-P3(t)Y0(t)]e-rtdt-C(0),其中ER(0)是决定迁移前所计算出来的迁移会带来的预期净收益,大致是通过计算在可预见的一个时间范围内迁移所可能带来的收益P1(t)P2(t)Yd(t),减去不迁移所可能有的收益P3(t)Y0(t),再减去迁移成本C(0)得出的(具体公式的解释请见Massey et al., 1993)。对于某一个可能的迁移地,如果计算出的ER(0)是正的,则理性的个体就会做出迁移的选择,如果是负的则不会,如果为零则迁或不迁无所谓。
新移民经济学在个体理性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理性计算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具体的参照群体为标准的,所以在预期净收益的计算之上,还有相对剥夺和相对满足的问题。个体通过迁移来改变在群体中的地位,甚至通过迁移来改变参照群体以降低相对剥夺感、提高相对满足感。同时,迁移决策背后的理性计算也通常不仅仅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更多的时候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4453/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