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标题

以史为鉴反思苏式国家的建设模式

分类:论文资源库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426 次

苏式国家建设模式最大的政治要害在于异层次的权利与义务的错位交换。

国家曾经用语言文化公民权利跟少数民族交换政治公民义务,通过法律和政策等方式给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自治,要求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忠诚。这个交换在国家建立之初是基本上公平的,被交换各方所接受。但是,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逐步在语言文化层面给少数民族增加了公民对国家的义务,诸如使用国家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学习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等,同时却没有相应增加公民对国家、族群和社区的权利,没有多开辟公民行使更多权利的渠道。

结果,少数民族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从单独一个政治层面增加到政治和语言文化多个层面,同时少数民族公民对国家的义务逐步挤走了他们享受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权利的机会。这一加一减的过程颠覆了历史上错位交换所产生的暂时平衡,冲击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公民权利。

苏式多民族国家建设模式对公民身份 /地位的定义过于狭窄,忽视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互动性。苏式模式不但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影响了国民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苏式模式下的国民教育方式产生不全面的公民身份/地位认识,还导致错误的国家和民族认同。例如,这种错误认同在苏联让人们误以为苏联人就是俄罗斯人,苏联文化就是俄罗斯文化,结果让苏联少数民族无法认同苏联人和苏联文化。

苏式模式的通过“条块效应”无法让多民族乡土知识跟国家文化知识互动,反而导致这两种知识的对立,危及了国家认同的健康发展。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3498/hxlwfb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