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技论文发表 作者:hxr 评论:0 点击: 1,096 次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计算机管理和现代化水平,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中央到地方,从硬件到软件,从粮情信息的现场采集、分析到安全保粮措施的决策、判断,从粮温的自动巡检、粮温及害虫生长危害的测报技术到自动通风降温降水,处处可见计算机应用的踪迹和功绩。
但是全国范围内粮食物流尚未构成有机协调的网络系统,粮食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低,总的来说,我国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缺乏全国及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从目前粮食物流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粮食流通网点分散,许多粮食购销单位设在粮食产区的粮食,难以做到对铁路、交通及粮食供求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导致局部的、一定程度的粮食物流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公共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不完善直接阻碍了粮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缺乏粮食物流信息采集渠道:商品标识技术与货运跟踪技术在粮食物流行业应用差,粮食物流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粮食品质检测设备没有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集成,导致数据不能实时上传,无法及时分析处理和利用:因此,需要研发多功能、广谱性、便携式、成本低的农产品检测设备,研发农产品双向追溯系统,即可追溯源头和去向,将监测技术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集成。
其次,缺乏粮食物流的信息共享机制,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不同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为了解决各自处理的业务所设计的系统,通常是由不同的软件生产企业完成,他们往往只会考虑本系统的需求,并采用自己所熟悉的设计工具与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尽管这些应用系统都能满足各自的使用需求,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几乎不可能,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更差,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彼此无法交换有意义的信息,成为互相隔离的信息孤岛。
声明: 本文由( hxr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hxlww.net/11057/hxlwfb
近期评论